风正时济,自当破浪扬帆;任重道远,还需策马扬鞭——2022年全国医药卫生期刊编辑业务培训班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2-10-20 10:51:17 来源:中华医学会期刊管理部 作者: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总编室王芳 浏览次数:

为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围绕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目标,提升编辑从业人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由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承办,中国期刊协会、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医学期刊专业委员会共同支持的2022年全国医药卫生科技期刊编辑业务培训班于9月22—28日在线上成功举办。来自全国170余个期刊编辑部的 600余名编辑(责任编辑)、出版管理和校对人员、刊社负责人参加了本次培训。

中华医学会纪委书记顾法明同志致开幕词。顾书记指出,为贯彻落实《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已将建设一流医学期刊和权威医学出版平台纳入中华医学会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暨第二十六届理事会五年工作规划中的重点工作内容,要通过做大做强一流期刊方阵、做强后备期刊梯队、加强高起点英文期刊的申请和创办等,努力打造“中华”品牌的世界一流期刊集群,使更多高水平论文发表在祖国的大地上。学会的期刊与出版工作将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实现从分散出版到集约化出版的转型、从内容出版到知识服务的转型,同时提升期刊管理和出版服务能力。顾书记指出,杂志发达国家强盛,人才兴则杂志兴,历史上很多学术大家都是优秀的编辑人、出版人,希望广大编辑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意识形态责任,把好学术导向关和质量关,坚持知行合一,练就过硬本领,勇挑大任,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尤国珍教授作了题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的报告。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尤教授从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历史背景和重大意义、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以及如何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三个方面进行讲授,理论联系实际,用生动的案例加深了学员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一、把握发展机遇,加快融合发展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魏均民社长作了题为《加强出版基础和能力建设 促进医学期刊深度融合发展》的报告。魏社长首先对《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两个文件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然后从数字化出版、高质量发展、研发知识服务产品、提升知识服务能力等方面介绍了杂志社集群化建设、集约化发展取得的成绩,以及医学出版的融合发展规划。刘冰副社长作了题为《面向世界一流的中国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现况与突破》的报告。刘社长从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指导意见出台背景、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行动方案、国内科技期刊现况、国内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需要重视的问题四个方面进行介绍,并从“集志、集约、集商、集才、集智、集美”六个方面给出了未来期刊集群化、集约化、集团化发展解决方案。两位杂志社领导的报告高屋建瓴、振奋人心、鼓舞士气。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副主任张智雄教授介绍了开放科学与科学数据共享下全球科技期刊的发展态势和格局,对传统出版行业带来的冲击,指出中国科技期刊要以拥抱、理解、创新、发展的态度顺应时代潮流。《中国科学》杂志社任胜利总编辑作了《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及相关思考》的报告,介绍了国际出版发展动态,并用大量翔实的数据介绍了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差距,勉励大家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

二、博采众长,加强出版能力建设

无论出版形式如何变化,内容质量始终是学术期刊的生命力。本次培训班特邀请行业领军期刊的主编和编辑部主任从期刊创办、内容挖掘、期刊规划与发展等方面就加强出版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分享了成功的经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临床肿瘤中心魏于全院士作了《发挥主编学术引领作用 加速期刊内容质量提升》的报告,就主编在编委会和编辑团队的建设、对期刊内容的精准把握和长远规划、缩短论文发表时滞、期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分享了经验;《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辑部郝秀原主任作了《提升期刊学术质量与影响力的方法初探——刍议选题策划与组稿》的报告,从确定选题、确定作者、策划选题的辅助方法、选题落实四个方面分享了经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英文)》编辑部谭枫主任作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公共卫生信息全球分享》的报告,对创刊过程、出版形式、编辑部构成和出版流程等内容进行介绍,为创办高质量英文新刊提供了非常好的办刊思路;《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任延刚主任结合多本优秀期刊的办刊经验,就医学期刊编辑部如何充分挖掘、利用、整合学术资源,立足新时代发展需求,提升期刊的内容质量和知识服务能力分享了经验与体会;《纳米材料科学(英文版)》编辑部王维朗主任从办刊模式、高质量稿源拓展、编委会建设、学术影响力提升、编辑能力提升等方面分享了办刊实践与探索体会,对年轻编辑的成长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随着学科发展和学术交流的活跃,临床指南和共识的制定会越来越多,而指南和共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效果,为此,特邀请兰州大学健康数据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陈耀龙教授从科学性、透明性、适用性(STAR)视角对如何制订和评价指南进行授课,既开拓了视野,也明确了任务,即在遵循指南制定规范的基础上,编辑部也可以开展很多工作,保证指南制订到发表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肖宏副社长、科睿唯安中国区业务总监宁笔老师分别对“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的产生背景、评价体系和意义,期刊引证报告(JCR)和影响因子的变化进行了介绍,使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到在与世界科技期刊同台竞技中,中国科技期刊在学科分布、学科指标方面的现状和差距,同时提出要客观对待评价指标,回归到办刊的核心能力建设上来。

三、关注科研诚信、规范出版行为

科研诚信和出版伦理道德近年来持续受到关注,Taylor & Francis集团高级副总裁胡昌杰先生介绍了其所在集团的出版实践,以及如何高效利用国际出版伦理道德委员会(COPE)在科研失信行为界定、作者署名、利益冲突、知识产权、期刊管理、同行评议等十个方面的核心实践原则,帮助编辑部更好地维护学术研究与出版的透明及学术诚信。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学计量与评价研究中心马峥副主任介绍了学术期刊论文作者署名指引的具体内容,包括作者、第一作者、通信作者及团体作者署名原则和署名顺序等,具有非常好的实操指导价值。

四、与时俱进,顺应融合发展的时代大潮

中国期刊协会李军副会长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学术委员会初景利教授分别作了《关于当前学术期刊繁荣发展几个政策问题》《学术期刊办刊的“术”与“道”》的报告,从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政策层面、期刊融合发展的现实层面,分析了学术期刊办刊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破局之道,指出科技期刊编辑应坚守“荟萃科学发现、引领科技发展”的办刊初心,坚持学术定力,深耕内容,正确看待期刊评价指标,不为名所困,充分调动办刊全要素资源、扩大传播,实现信息发布到知识服务的转型升级,对标世界一流期刊,实现学术期刊的有效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国际科技医学出版商协会(STM)中国分会联合主席陈会丽女士以《期刊运营是项系统工程》为题作了报告,从国际知名中小型学协会主办期刊的经验,探讨期刊集约化运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给出了集约化运营的整体框架,在整体布局、协同发展、产品定位、人才队伍建设、数字化建设、商业模式等九个方面给出了解决方案,对我国科技期刊集约化运营有借鉴作用。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黄延红女士、《纳米材料科学(英文版)》执行副主编张育新教授、方正电子知识服务事业部副总经理赵婧女士分别从高水平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路径、学术服务集约化整合期刊资源、集约化出版的概念及技术支撑几个角度介绍了集约化发展的实践探索。机械工程信息研究院九州云播运营中心蒋亚宝主任分享了“九州云播”科技期刊视频知识服务平台的探索与实践。在传统期刊向数字化转型、传统内容出版向知识服务转型的大趋势下,期刊编辑都应洞察传播受众的需求,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为科技赋能,为实现期刊跨越式融合发展,开展有益探索。

五、夯实编辑基本功,提高业务能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中心彭晓霞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心赵一鸣教授分别对审稿中需注意的研究设计问题、为什么要进行伦理审查和知情同意签字等问题进行讲授,从科研设计、科研方法、科研伦理等方面给予指导。

  中国出版协会编校工作委员会杜维东主任、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总编室赵巍主任、中华口腔杂志编辑部孔繁军主任分别对编辑工作中需要注意的语言文字问题、期刊审读中常见的摘要问题和图表问题进行解析,3位专家通过列举大量翔实案例,总结归纳、透彻分析,有助于编辑温故而知新。  

ORCID全球直销项目经理郑洁之女士作了《ORCID于学术传播与期刊出版的发展应用》的报告;抖音集团政务合作总监张译晟女士作了《新媒体传播规律与健康科普新方式》的报告,利用大数据分析获取受众关注,从内容题材、内容要素和创作类型几个方面介绍了短视频如何赢得受众关注和喜爱的要领,对于医学传播科普化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六、结语

为期7天的培训紧张而充实,内容丰富多元,既有高瞻远瞩、迈向世界一流期刊大国的战略规划,又有脚踏实地、行稳致远的实践路径和方法;既有坚守办刊初心的“道”,又有提升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方面的“术”,以道统术,以术得道,可谓知行合一。学员对本次培训的举办给予了高度评价。

当前是我国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期刊出版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学术期刊从内容提供者到全科研生命周期的知识服务提供者转型,每一名期刊编辑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为目标,以工匠精神履行工作职责,为繁荣学术期刊发展、促进科学交流贡献自己的力量。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