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精英齐相聚 携手共创新生命——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生殖医学学术会议召开
发布日期:2020-12-22 09:48:11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作者: 浏览次数:

11月26—29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生殖医学学术会议在珠海召开。本次大会邀请了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生殖医学同道们再次搭建起国家级、国际性、综合型大规模学术交流和学习平台,对我国生殖领域发展有重大的积极推进作用。

本次大会共收到投稿论文1790篇,从中筛选出102篇安排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做论文报告,并最终评选出52篇优秀论文报告。此外,生殖临床学组、胚胎学学组、生殖男科及精子库管理学组、生殖伦理与管理学组织了48个特色专题报告。而且,在会前组织了生殖临床讲座、生殖医学实验室技术讲座、生殖医学护理讲座及青年委员会讲座共计26个专题的生殖医学基础课程培训。同时,在会前还举办了“一战到底-我们是胚胎学家!”竞赛和“CSRM2020年IVF青年医师临床思维大赛”。据统计,本次大会共有3473位生殖同道在线上和线下注册参会;截止到11月29日中午,共有74 759人次在线观看了本次大会。


  回顾抗疫  展望分会未来

生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黄国宁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介绍到,2020年注定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国医务工作者舍生忘死、默默付出,才使得本次大会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分会在疫情期间,先后发布了《生殖中心防控新冠疫情建议》《生殖中心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防范措施》等一系列建议和共识。分会一直致力于改革创新和发展,坚持人文,坚持公益性,办好精品会,加强国际学术合作。2020年3月以来,分会受邀参加在英国主办的国际体外受精实验室管理网络视频研讨会,有来自23个国家近百名生殖医学专家就生殖中心如何防控新冠病毒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讲座及热烈的讨论,中国生殖中心的抗疫经验分享为全球生殖中心提供了来自中国疫情防控的丰富经验和数据。之后在中华医学会学术会务部的支持下,分会分别举办了3次以“携手共创新生命”为主题的在线直播公益讲座,聚焦生殖医学热点问题、生殖医学相关的诊疗进展,累计在线观看达28 000余人次,为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妇产科及生殖医学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学术交流机会。

中华医学会副秘书长王大方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生殖医学分会作为中华医学会优秀分会之一,经过15年的不懈努力,发挥职能作用,始终坚定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卫生健康有关工作方针,在2019年制定了多项专家指南共识,在抗疫最艰难的时刻开展了抗疫培训的宣传,为疫情防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本次会议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情况下召开,邀请了国内外生殖医学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并精心组织了辩论赛等满足临床医生需求的活动内容,是全国生殖医学成果的集中展示。

王大方

黄国宁


  积极探索  共促学科发展

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司副司长宋莉作了题为“我国辅助生殖技术服务与管理的进展报告”的主题报告,全面介绍了我国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制度和体系建设的情况,通过具体的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辅助生殖技术服务开展的情况,深度剖析了我国辅助生殖技术的管理思路。最后她强调,今后我们要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殖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向社会大众传递科学的生殖健康知识,有助于从源头上防控,更好地保护国人的生殖健康,减少不孕不育的发生。我们要始终坚守健康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保障妇女健康,促进妇女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保障儿童健康,促进健康成长,提供健康人力资源;保障生殖健康,顺应形势需要,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防治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推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郎景和分享了题为“保护性与保守性手术”的主题报告,他指出关于保守性手术,这里的“保守”并非完全是墨守成规、亦步亦趋的意思,而是基于很多客观因素条件难以满足高要求而采取的折中手段。保守手术往往存在:观念不新、规范不明、经验不足、技术不力、条件不够、患者不宜等现象。保护性手术是我们所提倡的,它更体现了外科手术的人性化、医学本源、外科的原则。医学中的人性化是指除了诊治“病”以外,还要考虑到“人”,这涉及伦理观念、价值观点、婚育与家庭社会观念和美学概念。医学诊疗的人性化是要同时保护患者生理功能、器官功能、生育功能和心理功能。针对妇产科的各类畸形、创伤、炎症、肿瘤和功能障碍疾病,要同时保护患者的生殖器官、组织、生理能力、生殖健康,对患者全生命周期进行保护。保护不是保守、不是右倾、不是怯懦,而是周全、是人文、是智慧。他认为医学是不确定的科学和可能性的艺术,广大医护人员应提高自身职业精神、职业智慧、职业洞察和职业能力,坚持推行诊疗规范化、个性化、微创化、人性化的“四化”人文理念。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庄广伦教授结合自身几十年的丰富临床经验与经历,为与会人员回顾了辅助生殖技术的中国历程。他介绍到,近年来,我国辅助生殖领域的临床科研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先后攻克体外成熟、HLA配型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单细胞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芯片技术、单基因疾病胚胎基因组单体型解析技术、显微切割测序技术、等位基因映射识别技术等难题,并成功应用于临床实践。人类卵子和胚胎的单细胞多组学测序技术、人类胚胎着床过程转录和DNA甲基化图谱等的建立打开了人类胚胎发生发育的“黑匣子”。临床上,卵巢功能衰竭、宫腔粘连、生育力保护等辅助生殖领域难题的解决也有了新的突破。

孙莹璞教授分享了题为“跨学科阻断多系统遗传性疾病子代传递新模式”的主题报告,她强调从生殖技术的角度来说,想要帮助患者成功怀上健康的宝宝,就要建立跨学科阻断多系统的遗传性疾病的子代传递的新模式、创新遗传病临床多学科管理模式,而且要不断地研发单基因遗传病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精准阻断新策略。对所有遗传方式明确,致病基因明确的遗传病都能采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助孕。


小结

  分会副秘书长邵小光教授在闭幕式中总结到,本次大会围绕生殖医学的新进展新技术、辅助生殖技术机构优质化管理、技术本身和子代安全性、辅助生殖技术长远发展等学术课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提供了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规范化培训,启发和拓展了年轻胚胎学家和青年临床医师的生殖医学思维和尽早参与学术研讨的积极性。本次大会必将对中国生殖医学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岁月辗转成歌,时光流逝如花,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已走过了十五载,愿我们共同携手,走向生殖医学的新纪元。(文/吕佩)(摘自《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0年第35卷第23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